無懼實體書陷「寒冬」 90後寫App盼推閱讀風氣

Sparksine
7 min readJul 24, 2017

--

2007年,蘋果公司(Apple)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機,自此,智能手機的面世,改變了世人固有的生活方式,有人笑言除了夏娃和牛頓的蘋果外,第三個改變世界的就是喬布斯的「蘋果」了。智能手機除了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外,還影響着不少行業的生態發展,其中要數最受影響的,紙本產品想必位列其中。我們常常聽到實體書「遇寒流」云云,難道現在紙本讀物將被淹沒在數碼時代的洪流中?有兩位「90後」年輕人,便無懼「寒流」,自創二手書交易App(程式),他們堅信實體書仍有價值,也希望藉此推廣閱讀風氣。

現年24歲的王子維(Isaac)及劉子漢(Sean),是香港首個二手書交易App「Sparktake」的創辦人,兩位同是讀機電工程出身的男孩,向記者表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書迷。Isaac喜愛金庸的武俠小說,也鍾愛衛斯理;而Sean亦同樣喜歡武俠小說,兩人堅信實體書有其無可取替的價值。Isaac形容傳統的書籍交收就像一場接力賽,彼此約見、交收、付錢後,便停止交流。而藉着創立「Sparktake」,希望讀者在完成書籍交易後,能繼續保持聯繫,互相分享閱讀心得,使原本毫無感情的書籍交易,變成閱讀的交流會。

無師自通學寫App

Isaac和Sean相識五載,早在大學時,兩人便開始參加學校的一些創業活動,大學畢業後兩人寫過不同的Apps,本身並無寫App底子,全是網上自學。兩人自言希望趁年輕,試走一條不同的路,正如Isaac所說:「想趁年輕作新嘗試,看看自己的路能走到多遠。」Sean則表示:「現今世代愈來愈多資源,不懂寫程式可以上網自學,既然機會那麼多,為何不讓自己試試新的東西呢?」

Isaac表示「Sparktake」的設計意念源於自身的經歷。「我很喜歡看書,也喜愛買書,買完看完便放在一邊,佔了家中很多地方。因此便想到與其放在家中佔位置,倒不如售予他人,與他人分享。」他說。萌生意念後,兩人便開始着手設計,自上年的12月18日起,兩人只用了短短一個月,便寫成了「Sparktake」,其後在本年1月18日正式推出。同時,兩人亦獲得數碼港創業基金的資助,在數碼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由寫App的門外漢,到成功推出App,一路走來不容易。Isaac表示:「那時日做14小時,Sean負責寫程式,而我則負責構思如何把產品推廣予不同的客源,背後的構思涉及不同的範疇。」那時兩人會積極接觸不同的潛在用戶,詢問他們的意見,務求把App做到最完美。

促進彼此閱讀交流

憑着兩人的努力,「Sparktake」成功面世,至今已約有二萬五千名用戶,每天大約有30本至40本書的交易。現時在社交媒體上,也會見到二手書交易的群組,供網友自行交易二手書籍。打開這些群組,映入眼簾是一張或數張照片,照片裡是一堆書,然後配上一句「清書櫃」的說明,如此毫無感情的「散貨場」,兩人表示絕不是「Sparktake」的定位。

記者打開「Sparktake」,發現裡面所顯示的書都不像社交媒體的二手書交易群組般,一張照片有數本、甚至數十本的書籍,而是每張照片只允許顯示一本書。「我們期望讀者拍攝書本的照片時,能把照片拍得吸引一些,因為拍得好看,也可以是一種態度。」Isaac說。Isaac和Sean均表示在產品還未面世前,他們心目中已有理想的「High Value User」。「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用家,不是那些旨在清書櫃的人,而是真正欣賞某本書而去購買的人。曾有用家向我們投訴,說要一本本書各自上載到App很麻煩,但我們寧願一開始被人投訴,也不希望失去最初想維持的閱讀氣氛。」Isaac說。

創立「Sparktake」,是希望推動讀者的交流,那怎樣才是兩位創辦人心中的理想交流?Isaac便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當時我看村上春樹的書,最初對這位作者不了解,以為《1Q84》是必看的。後來有位讀者告訴我,原來入門必看的應該是《聽風的歌》,再看《海邊的卡夫卡》。」Isaac自言很珍惜這樣的閱讀分享經驗,因此他亦希望「Sparktake」的使用者也有這樣的分享與交流。為了方便讀者交流,「Sparktake」亦加入了聊天對話功能,令雙方除了傾談交易事宜外,往後亦可繼續保持聯絡。

冀能建立讀者社群

除了讓買賣雙方透過App自行交易外,Isaac和Sean亦計劃在一些書店設立交收點,方便買賣雙方交易。對於為何有此念頭,Isaac解釋:「因為有時雙方要相約時間和地點交收,是挺麻煩的事,如果可以以書店作據點,便能讓整個交收過程更有彈性。」目前,兩人已與位於太子的「我的書房」洽談成功,作為第一個據點。這樣的構思,確實方便了買賣雙方,然而,兩人更希望藉以此舉,應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書店吸引更多的人流,「我們無意取代實體書店,始終我們的目的是想吸引更多人看書。」

若App只停留在一個階段,很快便達到飽和狀態,因此,兩人亦透露了未來的一些計劃,而其中一個便是書籍訂閱計劃。Isaac表示:「讀者付數十元,由我們幫你選擇一本書,然後每月均透過速遞公司寄到讀者家,像是為讀者送上一份驚喜。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書類,而我們所挑選的書籍,未必是讀者本身習慣閱讀的書類,因為多看一些其他類別的書,其實也不錯。透過訂閱計劃,讀者在一年便可閱讀12本以前未曾讀過的書籍。」

此外,兩人接下來的另一個重點工作,就是發展一個屬於讀者的社群,令「Sparktake」走向Social Media的路線。Isaac說:「買賣書是第一步,接下來讓書友認識書友、促進閱讀交流,才是主打項目。我們的想法是某人看了一本書,然後分享閱讀心得,之後另一位讀者看畢後,了解這本書,在閱讀該書時又再分享。如是者,讀者看書時便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讀者可以與他人互相交流,了解書本內容及其想法。我們希望促進別人看更多的書,同時亦分享更多的心得。」Sean補充道:「『以書會友』這個說法可能有點Old School(守舊),但至少可以聚集到真正喜愛閱讀的人。」

程式分類以「文史哲」最吸引

有人認為香港人不愛看書,即使看,也只是看那些封面閃閃發光的旅遊書。而交易程式「Sparktake」有一個欄目名為「書本分類」,把書籍分門別類,如「文學小說」、「輕小說/漫畫」等,原來各門類的排序,是根據最受讀者歡迎的書類而排列的,而排第一的,正正是「文學小說」,而「旅遊」類別只排在第十。Issac與Sean表示「Sparktake」的八成用家均集中在18至34歲,「我們既有文學類別的書,也有旅行書、參考書,讀者群證明了給我們看,喜愛文學、哲學、歷史類別的讀者還是很多的。香港人也不是只愛看那些介紹旅遊行程的書籍。」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圖: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歡迎大家分享,讓我們有更多動力做得更好。

--

--

Sparksine
Sparksine

Written by Sparksine

城市人經常會因為忙碌以及不知道看什麼而放棄閱讀。Sparksine每週為你選一本書以及整合當中的重點內容。讓你能在忙碌的生活享受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