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要訣: 恆毅力
支持著!不要放棄,繼續努力。
這些句子就像哈利波特的咒語一樣,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鼓勵我們去向前努力,不要放棄。 一些勵志書更會更常地引用它們,去激勵讀者不斷努力下去,找尋自己的理想國。
我個人很喜歡看勵志書,因為勵志書為我帶來的是一些動力和一些安慰。 有時,我們不需要什麼技術和方法,我們受到的限制大部份都來自個人。 比方說:我很努力地想達到我的人生目標,我不斷的學習、改善和提昇自我。
可惜結局都是令人十分失望。 這個時候,到底問題發生在哪裡? 我應該要繼續進步還是放棄,找尋另一個目標呢?
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過程就是一個經典的故事,在成功前他經歷了一萬次的失敗。 在失敗5000次後,他到底需要的是要調整心態還是要調整自己的技術?
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我們通常都能聽到成功人仕的故事,因為他/她成功了,所以有人把他/她的故事記錄並傳頒。 以愛迪生為例,他嘗試了10000次。 可是, 也有人跟他一樣嘗試10000甚至20000次,但他/她卻失敗了,因為他/她失敗了的關係,所以沒人知道其故事。
到底這是什麼的一回事呢?
書本恆毅力對這些現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 那些成功的人仕擁有一種哪作:《恆毅力》的能力。
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長期以來她做研但究了很多不同的組別的人仕,其中有運動員、學生或軍人等。 她發現了在這些界別中的成功人仕都不是特別有天份、智商也不是特別高。 相反,這些人他們都有一種叫做恆毅力的東西。 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擁有熱情和努力。
在介紹本書前,我想向你分享一段由作者所分享的Ted Talk 片段,讓你對於作者的研究和想法有一個基本認識。 (在片段可以設定中文字慕)
在這部Ted Talk 裡,作者Angela 介紹了她的一些想法和研究,向大家說明了,在某一個範圍裡想成功,智商不是重點。
那到底什麼是重點呢? 她的研究有更多的有用資訊嗎?
有,這個Ted Talk 內容就像一個引子一樣去為你介紹一些基本。 之後,她把整個有關恆毅力的內容放在這本年初剛出版的書:《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
2013 TED演說首度引爆千萬人關注,本書完整說明培養、強化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成功的要訣 — 恆毅力,這場TED演說讓許多人關注恆毅力的發現,但並未說明如何有系統培養自己恆毅力的方法。因此更多人詢問他:「恆毅力能培養嗎?」 「有沒有什麼方法增強我的恆毅力?」「如何幫助我關心的人培養恆毅力?」
本書為繼TED演說後,達克沃斯博士更完整分享為何恆毅力是被低估的成就必要條件,如何培養、加強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書中除了彙整各項心理學長期實證研究、呈現嚴謹心理與性格的理論與發現,達克沃斯更分享她訪談全球不同領域恆毅力典範的故事,包括西點軍校訓練的祕密、拼字冠軍的自我練習,還有業務、運動明星、成功企業人士如何設定目標、找到人生熱情的方法、如何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項發現顛覆了教育界培養能力的觀點,全美愈來愈多學校將恆毅力納入學生評量項目。
原文摘錄1 :
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我認為那是極其重要的差異。
不要再迷信天才理論了
分析:
作者認為,太在意天份可能是有害的,原因在於焦點集中在天份中,很容易令到我們忽略其他重要的東西。 她舉了很多不同的例子去說明: 很多成功人仕在開始專注在自己的領域發展前,都不見到在這方面很有天份。 相反,他/她們所呈現是對這一個範圍所感到的濃厚興趣。
很多時,我們都掉進了”天才的迷思”,即是當我們無法解釋某人為何某個人在運動、音樂或學習上有如此驚人的成就時,我們就會下這個結論:「這個人真是有天份了,這是我們無法學會的。」
原文摘錄2 :
沒有人能看見藝術家的作品是如何變出來的 。
專注一個方向,竭盡所能,充滿熱情地觀察自己與他人,在所有事物中洞察各種模式和動機,不斷地整合各種可行的方法。
別再談天生的才華了!任何領域都可以找到沒什麼天分卻很卓越的人物,他們的優秀是經過努力而成就的,他們是逐漸變成”天才”
分析:
如果問一個成功運動員,問他/她成功的秘方到底是什麼,可能他/她會告訴你因為這是其導師或教練的功勞,他/她自己也沒法告訴你真正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本書總結了一個這些在不同類型運動或比賽中成功的人仕到底是如何達到的:透過目標、不斷的學習以及用有效的進步方方法,讓自己因為練習而變成天才。 而不是透過天份這種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來決定我們的未來。
原文摘錄3:
成功的兩條公式:
天分 X 努力 = 技能
技能 X 努力 = 成就
天才是一分的天份,加上九十九分的後天努力」
分析:
大家如果把這兩條公式結合,就會發現 : 天分 X 努力 X 努力 = 成就。 這裡,努力被乘了兩次,因此,每多一分的努力所帶來的影響會遠比天分所帶來的效果大。
這句由我們小時候就已經被傳頒的經典句子,大家可以知道其實成功的方法真的是老生常談。 作者在本書中用統計和更科學化的方式去證明這些”成功學” 的老生常談。
作者用跑步機實驗和比喻一些想走向成功的人所做的行為。 想走向成功的過程其實好像在跑步機上跑步一樣,不停的持續跑步,堅持跑下去。 在今天跑完後,回望自己的表現,作出改進,明天再繼續,一路地不斷努力。
原文摘錄4 :
恆毅力由熱情與毅力組成。 熱情其實就像一個羅盤,它需要時間打造、校準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
分析:
要做到有恆毅力,熱情與毅力缺一不可。 在作者所設計的恆毅力計分表中,有很多問題都是和「對目標的堅持有多持久」。 因為她認為三分鐘熱度很常見見而持久的熱情卻很罕見。 上面的一句原文書摘可以總結出到底作者認為如何找到熱情: 就是找續地尋找、嘗試以及調節,直到找到一個自己有熱情的東西為止。
跟天才理論一樣,很多人都以為熱情也是天生的。其實不然,熱情其實就像愛情一樣,很少有一見鍾情,我們需要不斷地嘗試以及尋找,直到真命天子出現為止。
找到後,便去到能否堅持的問題。
作者所說的熱情並不單純指你有多關注你想達到的目標,而是你能否持之以恆地關注這一個目標。一時的熱情很容易,但是一生的熱情呢? 你能否持續地不斷關注同一個目標? 你能否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後都仍然能夠繼續追隨你的夢想呢?
看看這一段有關Steve Jobs 對於有關失敗、絕望的看法,希望看完後你會有所得著。
應用
不斷嘗試尋找有熱情的東西
你找到了自己感到熱情的東西沒有? 如果還沒有的話,參考作者在書中所教的一個簡單方法:不斷嘗試參加不同的活動,給自己一個參與的時間。 如果在該段時間後,仍然發覺對該活動沒有興趣的話便轉移視線到其他活動上,直到找到一個有熱情的項目為止。
不要相信天才理論
記著作者的那些公式:努力的效果是天份的二次方。 這個世界沒有純天才,在設定目標後,透過努力去達到目標,在過程中,即使失敗了也不歸因於天份不足上。 分析自己的一切錯誤以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