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閱讀一直都是我想達到的目標。 我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讀到最多的東西。 以下的幾個方法是我在閱讀'某些'文章和書本時會使用的速讀法。 因為書實在太多,我無法一一全部看完。 我會用速讀去看某些工具或工能性的書,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我的目標,學到我不懂的東西。
速讀?
先說明,現在的我已經少了很多用速讀法去閱讀,因為最近我看的書都以思考為主。 思考類的書並不適合用速度法去閱讀,因為你會錯過一些深度的東西。 速讀法我會較常用在一些網上文章或一些工具書上。
而速讀法我認為十分需要進行選擇性閱讀,因為這樣能大大地加大你詮譯內容的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選擇性閱讀,步驟如下:
a)先看每一個章節的主題
b)再看章節的頭和尾段,掌握作者的重點和寫作手法
c)用手指或尖筆作為引導,快速地移動並閱讀(眼球跟著筆尖移動)
d)不跟著念、遇有不順或不懂時快速跳過
e) 重覆以上過程一到兩次
f) 適當時在看一兩遍後用螢光筆為段落劃線
如果你在看完後便立刻想用速讀法去閱讀,我建議你要先接受一個現實: 這個方法不是立刻見效,它需要你長期的練習並訓練從而令到你的腦袋吸收得更快。
三次閱讀法,每次只吸收書中的精華
這個方法應用8:2 法則:「20% 的東西佔據了80%的重點。」
有時一本書的內容並不是每一章都有用,真正重要的東西或重點其實在 20% 的內容之上。 其他的內容不是沒有用,它們更像是補充以支持作者的論點。
如果要做到一天讀一本書,讀者需要像一個掘金工人一樣,在一大片泥土中找尋隱藏的黃金。
有時候,書本的厚度很多時都是為了吸引讀者付錢而設計。 因此,很多時作者可能只有一兩個重點需要解釋但因為厚度的關係以致作者需要加入更多的資訊和資料。 這些資訊的重要性都是相對次要的。
以下的方法就是根據百萬富翁 Tai Lopez 的閱讀模式所整合:(他每天看一兩本書,但他亦冇可能一天內便可以把書看完。)
他認為有些書其實只需要看一至兩個Chapter 就可以了。(當然,他有時也會看一本書起過一星期) 他所用的方法如下:
- 先掃一掃整本書的目錄以及揭一揭整本書(為書本拿一個大概想法)
- 看一看書本的第一個章節(因為大部份最好的東西都在第一章節)
- 再看一看每一個章節的第一段,以了解大概內容並記低個人覺得有用的位置
- 深入回看剛才覺得重要的位置。 在一本書中,能找到2–3個值得看和能令你有得著的重點就已經很好了,這些你深入看的位置正正是你能提走的地方。
相關文章:
設定目標
人沒有目標,跟咸魚沒有分別。 — 改自少林足球
周星馳先生在電影少林足球說過上面的一句句子。 我把它改了一改,改成:沒有目標的讀書是白讀。
我以前就是這種人:不理任何目標、不理自己的程度,一拿起一本有興趣的書便埋頭閱讀,沒有理過任何的目標和自己的程度。
因此,我看完每一本書、用每一種方法都無法有好的結果。 因為我不知道要什麼。
所以,你在看一本書之前就需要問自己這兩條問題:
我的程度去到哪裡? 我想在這本書獲得什麼?
因為有目標,以上這兩條問題可以幫助你在閱讀時變得更有效率。
相關文章:
相信大家在看了這一篇文章後再加以練習的話,閱讀速度能夠大大地提升。 大家可以不妨試試學。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讓我們更有動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