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溝通時避免冷場的出現?書本《刻意練習的精準話術》這樣說

Sparksine
4 min readMay 11, 2018

--

和朋友溝通時產生冷場絕對是一個讓人尷尬的場合。本文在書中《刻意練習的精準話術》特別為讀者們精選一段簡單又即時的解決方案,讓你減低這個情況發生的機會。

原文內容:

我會向里奧提出簡單的問題:「里奧,你今天是開車來的嗎?」

里奧通常只會說「是的」,隨即便調轉目光。

我會讓他將這種回答改成「是的,我是開車來的」,並通過一系列簡單的問題,訓練他使用’是’或者’不是’做出更禮貌的回應。

今天下雨了嗎? 「沒有,今天沒下雨。」

今天上午堵車嗎?「是的,很堵。」

你的狗狗跟你過來了嗎?「沒有,它沒跟我過來。」

注意,里奧必須照搬對方的話,才能使這種模式奏效。但和下一個步驟相比 — — 讓他對別人變得更坦率 — — 這已經算是簡單的了。

我讓里奧在這種回應中加入一個完整句子,從而更坦率地提供’新的信息‘。

「你把狗一整天都關在家裡嗎?」「不,我沒那麼做。我委託別人下午把帶到花園遛一遛。」

「你這是新髮型嗎?」「是的,是新髮型。我母親說我看上去有點兒還遢。」

你能夠看出當你透露更多的生活細節時,對話機會是如何顯著增加的嗎?

分析

大家有遇過圖2那種風格的朋友嗎? 在向對方問一句關注的問題時,得到只有這兩個字的回應時,我會感覺到對方好像不想跟我對話而放棄跟對方有進一步的交流。

這個情況可以給了我們兩個應用層面:

1. 如果我們想迅速迴避某些我們不想見的人,不妨在每次的對話中只給予對方如此簡單的回覆,不要給對方跟你建立話題的機會。

2. 如果我們在跟朋友對話,對方向我們問一些關心自己的問題時,不妨在回答時給予對方更詳細的回答。

上星期在跟兩位好朋友出來食飯,因為太久沒有見的關係,好像總是有好多不同的話題,怎麼聊都繼續有話題。 事後回想一下,我發覺無論是我或是對方,雙方互相問候或回答時,我們都會在回答後補上很多相關的細節,令到問者以及答者都有很多的話題可以繼續拓展。

「最近跟女友去了哪裡?」

「沒有啊,都是跟平常一樣,看看戲或去去街。你懂的,這個城市都沒有太多活動可以做啊。」

「對啊,我也擔心之後沒有事可以做⋯⋯」

「想去郊外嗎? 我之前剛去了⋯⋯」

應用

本書的作者為讀者提供了兩個十分簡單但有用的方法去使我們的溝通順暢以及令人感到舒服。

1. 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在回答是/否後,再重新覆述對方的提問 (圖3)

2. 在回答對方的提問後,加上一些相關的生活細節(圖4)

如果想跟朋友有更多的話題,在想話題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回答方式有沒有把對話的大門關上。

冷場的出現其實未必完全是缺乏話題,有時可能是我們沒有注意到一些聊天的細節。 回答得更仔細,可以把想話題這個部份交給提問者。 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聊天技巧。

在今天起,不妨試一試這個簡單的方法吧。

你有沒有一些聊天的問題想跟我們交流? 在下面留下你的想法吧。

--

--

Sparksine
Sparksine

Written by Sparksine

城市人經常會因為忙碌以及不知道看什麼而放棄閱讀。Sparksine每週為你選一本書以及整合當中的重點內容。讓你能在忙碌的生活享受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