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是阻礙我們進步的一個大壞蛋

Sparksine
4 min readMay 15, 2018

--

學了那麼多東西,怎麼沒有一樣學得好? 原文連結: 按此

貪心學習型

我自問是一個十分愛學習新事物的人,我經常會買一些書或課程去吸收新知識。但是,時間過了一陣後,我可能又會被另一樣的知識所吸引而把專注力投放到其他地方。 我的Udemy, Youtube 以及Kindle有大量的書本或課程,但大部份的東西我基本上都只學到一點。 本文將分享像我這種貪心型的學習者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希望可以讓各位有更好的學習效率。

每次我在逛一些學習課程網站或書店的過程中,看到新的知識及其相關資訊後,我都會拿出錢包購買,這個過程就像某些人在街上看到模特兒穿著當季新興款的波鞋或衣服而被吸引進行購物一樣。上個月是想學畫畫、前個月是想學某種新的程式語言而大前個月則是想學回數學。 總而言之只要我看到某些我覺得有趣或對自己可能有用的東西時,我都很想學習。 一句總結:貪心。

不要一次處理太多知識

我手上經常都會拿著不同類型的書或參考資料。 朋友看到後總會驚訝我如此博學。 可惜,有苦自己知,買了書本或課程後的我,就好像在淘寶淘了一條褲子穿上並照鏡後,發覺完全和想像中是兩回事。 我發現在上課或讀完書後,和原先的想像完全不同。 為什麼這本書教我畫畫技巧,在學完後完全畫不出來;那本書教的編程知識,我一點也不記得。 我曾經想:這會不會是這本書或課程在騙人呢? 於是我再在相關的科目中多買一些參考讀物或課程,發覺結果仍是一樣。

基本上我可以肯定:問題出於我身上而不是課程上。 我不禁想,會不會是我的學習能力比其他人差,其他人只需一點時間便能學到的東西,我卻要用多一倍時間呢? 會不會是我沒有相關的天份,這一門知識完全不適合我?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直到某天的晚上,我在探索書櫃尋找某本書的過程中,終於找到問題的核心了。 這是晚上的十一時左右,習慣睡前閱讀的我,在書櫃中瀏覽著,正想隨機找一本書來看。 突然間我發覺自己的腦袋好像打了結一樣: 看到營銷3.0,在正想拿上手的一剎那,突然又被旁邊的賽局意識吸引,一秒後又把注意力放在上面的Lean Startup上(精實創業)。如此一來,我的腦袋不斷地在數者之間徘迴著,以致我不能選出任何一本書。 最後我決定,不看了,直接睡覺。 十分幸運,這次的選擇困難事件令我明白到自己為什麼總是學不到新東西。 原因十分簡單: 專注度不足,過份分心。

學不好的問題出在自己

不知大家有沒有做運動或做Gym 的經驗,想問大家,一天用6小時跑步有效還是使用六天時間去進行分別六次的一小時跑步有效? 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說後者,因為前者好像是囫圇吞棗,只是虛火。 我認為,學習也是一樣,一次過把不同的知識都一股腦地放在腦袋裡,絕對不能把知識學會。曾經聽過一個比喻:它說學習某程度上就是正在進行舉重訓練的運動員,這位運動員需要做的是持續每天不斷的針對性訓練。 不需嘗試過度地運動。

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覺得我正正就是那些童話故事中貪吃的小孩子或動物主角,每當看到某些覺得吸引的食物(知識或資訊)便全身全意地投入,但過了一陣子後,遇到其他更吸引的東西後又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東西上。最總這些主角都會遇上不好的命運,例如被狼抓走、誤食東西變成怪獸等……

不斷轉換學習軌道的過程除了思想上的充實外,沒有任何好處。 我以為上了一些101的課程便等於學習了該門知識,這就好像學了英文語法後便想考到ielts 8分或英文5**,實在是太貪心了。

因此,來到這篇文章的主旨,想學習一樣新的東西,首先要做的是:選清楚自己想學的東西,思想一下自己想達到那個程度,設定目標,未到達該目標時,永遠不要學習新的東西。 就好像豐田汽車的生產鏈一樣,A 零件未去到下一個區域時,不要進行下一個步驟。 我以前經常會取笑拍檔Sean的手上總是長期的拿著同一本書,現在的我覺得,看得多書學得快又如何? 學不牢任何的東西也有何用呢?何不像他一樣,把東西慢慢地詮譯,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事實上,學習的基本重點很簡單,好像陳奕迅(Eason Chan) 的歌一樣: 今天只做一件事。

--

--

Sparksine
Sparksine

Written by Sparksine

城市人經常會因為忙碌以及不知道看什麼而放棄閱讀。Sparksine每週為你選一本書以及整合當中的重點內容。讓你能在忙碌的生活享受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