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曾經這樣跟我說: Isaac,不如我們嘗試一個作法,不再理會我們兩人以外的人,只是跟一些有前途、有目標的人為伴,從而提升自己成功的機會,因為Like dissolve like,只要認識更多成功的人,我們亦有機會成功。
聽後,我十分嘩然,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雖然他說得不錯,成功的人士身邊都是其他成功的人,但我仍然不能接受以這種功利主義去認識朋友的方法。 雖然大富翁洛克菲勒在他的著作:《給兒子的三十封信》也曾經勤過兒子要小心選擇朋友,最好是選擇一些跟自己有共同目標或理想的人為伴。 但我仍然不喜歡這種擇友態度,可能我不是成功的材料,反正我已經很久沒有跟他見面了。 我不介意而且十分感激自己能遇到他,讓我明白到一些道理。
從交友態度看功利主義者
一個人選擇朋友以及看待朋友的態度某程度上亦代表了這個人的性格。 一個需要透過認識更多成功的人去增加成功機率的人某程度上代表了這個人的性格是功利主義者而且還走進一條歪路了。
成功人士應該是本身成功,在成功後再認識到其他成功人士,他們不是在跟了某人為伍而變得成功。在今年的蜘蛛俠電影中,有一句我覺得很有共嗚的說話。 Ironman Tony Stark 跟蜘蛛俠說:「如果你沒有了這件盔甲的情況下,你就什麼都不是的話,你就不配擁有這套盔甲。」
同樣道理,一個人如果要靠其他人或工具才能成功的話,這個人應該要把自己摺起來好了。我認為成功從來都應該先以自己出發而不是以其他人出發。 我亦相信,以利益為出發點的友情最後都會在利益中告終。 這個情況就好像以金錢去維繫一段感情,兩者之間並非源自內心,自會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很快分開。
你沒有價值,人際關係根本幫不了你
識人好過識字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理解這句句子的話,我們將會走錯路。 這句句子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我們自己都需要有充足的準備以及才能。」
舉例來說: 文理和杏梅是一家出口公司的兩位新入職人士。 文理的優勢是他有很廣闊的人脈而杏梅在這方面則較差。但杏梅十分勤奮,不斷進修外語以及各種工作技能。 相反,文理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跟老闆們拉關係以及如何擴閣社交圈子。 突然,機會來了,總公司有一個經理職位空缺,需要一位懂得外語的同事。 老闆聽到後,雖然個人很想幫文理,但文理的確缺少了相關的資歷以及背景,最後他只好選擇杏梅好了。
從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察覺到一些事實: 「你沒有能力的話,別人根本幫不了你。」 因此,我認為人際關係是一張高效能顯示卡,能夠令到畫面和流暢度更情晰,但是,更重要的是電腦本身要能夠支援這張顯示卡,否則都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當然,我覺得朋友之間在乎真誠,如果認識一位朋友的前提之下是以在對方身上獲得利益,我還是覺得這段感情難以萌芽。 不知大家有沒有以下經歷,身邊有一些很久沒有見面和交流的朋友,突然變得活躍並經常約你外出,外出後,聊了幾句之後便勤你購買保險或投資等計劃,然後你覺得實在反感而不想再跟他交往。 這其實不是保險或投資計劃的問題,而是那種過份地濫用友情的交易實在令人反感。 我對這種以利益為前提的交友方式感到反感。
最後,為大家送上一句改篇自前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名言: 「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些什麼,應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原句: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